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HUNAN XIANGTOU HOLDINGS GROUP CO.,LTD
3月18日上午,湖南省國資委召開深化國企改革工作座談會,學習貫徹《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湘發〔2014〕7號,以下簡稱《意見》)精神,這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指導全省深化國企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會上,省國資委副主任張美誠對該《意見》進行詳細解讀。
會上,張美誠介紹了《意見》出臺的背景、《意見》的總體框架和特點,并重點解讀了全省深化國企改革的主要任務、重點突破、創新關鍵、激活途徑和重要支撐。
主要任務: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競爭力和影響力
歸納起來就是“結舊、立新”。“結舊”,即2014年全面完成上一輪國企改革任務,2015年基本解決國企改革歷史遺留問題。“立新”,即從2014年起,全面啟動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按照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發展壯大一批的思路,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到2020年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國資監管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和進展。
體現在具體指標上:到2020年,競爭類省屬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率達到80%左右;培育10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行業領先、品牌知名、國內一流的優勢企業,2-3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具有國際競爭力、跨國經營的大型國有控股集團。2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上一輪國企改革任務和遺留問題處理。在國有資產證券化率方面,目前省屬監管企業層面達到了50%左右,用近7年的時間,可實現競爭類省屬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率達到80%左右的目標。在培育優勢企業方面,目前監管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理順國資管理體制、加強企業重組整合,可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國內一流的新型國有企業。
突破重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歸納起來就是“上市為主、三個引進、三個允許”。“上市為主”,即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使上市公司成為國有企業的重要組織形態。“三個引進”,即重點引進中央企業、引進大型民企、引進國內外其他優勢企業,推動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整合。“三個允許”,即允許國有資本準備退出企業、允許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且國有資本處于相對控股或參股地位的企業、允許創新型、研發類、基金類國有企業實行經營者員工持股,構建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創新關鍵: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歸納起來就是“一項還原、兩個職業化、三能用工、四類激勵”。“一項還原”,即還原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功能。在國有獨資企業中全面推進以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建設,逐步落實董事會業績考核、薪酬管理和經理層選聘等職權。“兩個職業化”,即建立國有資本職業產權代表制度,對國有控股、參股企業派出職業化、專業化產權代表;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三能用工”,即深化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制度改革,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企業管理人員的職務待遇、職務消費和業務消費。“四類激勵”,即對公益類和功能類企業,實施目標管理,負責人薪酬與目標完成情況掛鉤;對競爭類企業,負責人薪酬與業績完全掛鉤,并實施期股期權、崗位分紅、激勵基金等中長期激勵,到期根據考核結果行權或兌現;對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實施項目收益分紅、科技成果入股等激勵方案;對國有創投企業,鼓勵采用市場化項目收益分成、項目團隊跟投等方式。
《意見》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推進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專業化、去行政化改革”。《意見》明確公益類和功能類企業,省管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由省委管理,其余省屬企業由國資監管機構黨委管理;競爭類企業,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省委對競爭類省管企業只任免黨委書記、提名董事長人選,其余省屬企業由國資監管機構黨委管理董事長、黨委書記。
激活途徑:優化國有資源配置
優化國有資本的資源配置,是聚集國有資產整體實力、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激活國有企業發展潛力的有效途徑。歸納起來就是“一加強、二發展、三集中”。“一加強”,即加強行業企業資產資源整合。具體在四個方面著力:對產業相近、行業相關、主業相同的國有企業,通過合并、劃轉、并購等多種方式,實現聯合或優勢互補;對市場競爭過度、經營績效較差、缺乏發展后勁的產業和企業,國有資本加快退出;對不符合國有企業發展戰略、缺乏競爭力的非主業、非控股、非盈利業務和子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有序退出;支持企業開展跨國經營,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資源。“二發展”,即推動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充分利用當前經濟形勢的倒逼壓力,切實把經濟發展困難期變成轉型升級的加速期,打造湖南國企升級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信息化帶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國有企業向價值鏈、產業鏈高端發展,提升產業素質和競爭優勢。“三集中”,即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結構,立足于國有資本功能和整體效率最優化,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向企業主業集中,以保民生、促發展為導向,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
重要支撐: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深化國企改革和深化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國資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支撐。歸納起來就是“一統一、一優化、兩主體、三分類”。
“一統一”,即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集中統一全覆蓋。今年要完成黨政機關、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與下屬企業政企分開、政資分開,逐步實現統一監管,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集中統一全覆蓋。這是全省深化國企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具有重大意義。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促進企業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進行重組整合,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
“一優化”,即優化國資監管方式方法。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這對提高國資監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積極探索“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主要以產權關系為紐帶,依法通過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落實好出資人職責,依法行使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不干預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把應該由企業管理的事項全部交給企業,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要做到監管但不干預、支持但不包辦,將國有企業真正推向市場。
“兩主體”,即組建國有資本運營主體和國有資本投資主體。其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以產業資本投資為主,著力培育產業競爭力;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主要開展股權運營,改善國有資本的分布結構和質量效益,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對現有省屬監管企業,可以通過加強重組整合,抓好企業存量資產盤活、增量資產集中、同類資產合并,打造一批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和國有資本投資控股集團。對目前尚未納入統一監管范疇的政策性投融資平臺和其他省屬國有企業,待理順管理體制后,再視情況進行重組整合。
“三分類”,即界定國有企業功能定位,按公益類、功能類、競爭類進行分類。其中,省屬企業主要集中在競爭、功能兩類,市州企業主要集中在公益、功能兩類。對公益類企業,主要是重要民生領域企業,保持國有獨資或國有絕對控股,以實現公共政策性目標為主,引入行業監督和社會評價;功能類企業,主要是投資運營平臺和重要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企業,保持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以完成戰略任務或重大專項為主要目標,兼顧經濟效益;競爭類企業,按照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要求進行放開,這類企業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承擔社會責任。在界定功能定位并分類的基礎上,再對國有企業實施分類評價和考核,增強了國資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來自紅網)
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ICP備案號:湘ICP備13008969號技術支持:康曼德
3月18日上午,湖南省國資委召開深化國企改革工作座談會,學習貫徹《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湘發〔2014〕7號,以下簡稱《意見》)精神,這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指導全省深化國企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會上,省國資委副主任張美誠對該《意見》進行詳細解讀。
會上,張美誠介紹了《意見》出臺的背景、《意見》的總體框架和特點,并重點解讀了全省深化國企改革的主要任務、重點突破、創新關鍵、激活途徑和重要支撐。
主要任務: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競爭力和影響力
歸納起來就是“結舊、立新”。“結舊”,即2014年全面完成上一輪國企改革任務,2015年基本解決國企改革歷史遺留問題。“立新”,即從2014年起,全面啟動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按照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發展壯大一批的思路,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到2020年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國資監管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和進展。
體現在具體指標上:到2020年,競爭類省屬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率達到80%左右;培育10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行業領先、品牌知名、國內一流的優勢企業,2-3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具有國際競爭力、跨國經營的大型國有控股集團。2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上一輪國企改革任務和遺留問題處理。在國有資產證券化率方面,目前省屬監管企業層面達到了50%左右,用近7年的時間,可實現競爭類省屬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率達到80%左右的目標。在培育優勢企業方面,目前監管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理順國資管理體制、加強企業重組整合,可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國內一流的新型國有企業。
突破重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歸納起來就是“上市為主、三個引進、三個允許”。“上市為主”,即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使上市公司成為國有企業的重要組織形態。“三個引進”,即重點引進中央企業、引進大型民企、引進國內外其他優勢企業,推動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整合。“三個允許”,即允許國有資本準備退出企業、允許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且國有資本處于相對控股或參股地位的企業、允許創新型、研發類、基金類國有企業實行經營者員工持股,構建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創新關鍵: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歸納起來就是“一項還原、兩個職業化、三能用工、四類激勵”。“一項還原”,即還原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功能。在國有獨資企業中全面推進以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建設,逐步落實董事會業績考核、薪酬管理和經理層選聘等職權。“兩個職業化”,即建立國有資本職業產權代表制度,對國有控股、參股企業派出職業化、專業化產權代表;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三能用工”,即深化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制度改革,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企業管理人員的職務待遇、職務消費和業務消費。“四類激勵”,即對公益類和功能類企業,實施目標管理,負責人薪酬與目標完成情況掛鉤;對競爭類企業,負責人薪酬與業績完全掛鉤,并實施期股期權、崗位分紅、激勵基金等中長期激勵,到期根據考核結果行權或兌現;對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實施項目收益分紅、科技成果入股等激勵方案;對國有創投企業,鼓勵采用市場化項目收益分成、項目團隊跟投等方式。
《意見》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推進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專業化、去行政化改革”。《意見》明確公益類和功能類企業,省管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由省委管理,其余省屬企業由國資監管機構黨委管理;競爭類企業,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省委對競爭類省管企業只任免黨委書記、提名董事長人選,其余省屬企業由國資監管機構黨委管理董事長、黨委書記。
激活途徑:優化國有資源配置
優化國有資本的資源配置,是聚集國有資產整體實力、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激活國有企業發展潛力的有效途徑。歸納起來就是“一加強、二發展、三集中”。“一加強”,即加強行業企業資產資源整合。具體在四個方面著力:對產業相近、行業相關、主業相同的國有企業,通過合并、劃轉、并購等多種方式,實現聯合或優勢互補;對市場競爭過度、經營績效較差、缺乏發展后勁的產業和企業,國有資本加快退出;對不符合國有企業發展戰略、缺乏競爭力的非主業、非控股、非盈利業務和子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有序退出;支持企業開展跨國經營,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資源。“二發展”,即推動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充分利用當前經濟形勢的倒逼壓力,切實把經濟發展困難期變成轉型升級的加速期,打造湖南國企升級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信息化帶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國有企業向價值鏈、產業鏈高端發展,提升產業素質和競爭優勢。“三集中”,即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結構,立足于國有資本功能和整體效率最優化,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向企業主業集中,以保民生、促發展為導向,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
重要支撐: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深化國企改革和深化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國資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支撐。歸納起來就是“一統一、一優化、兩主體、三分類”。
“一統一”,即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集中統一全覆蓋。今年要完成黨政機關、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與下屬企業政企分開、政資分開,逐步實現統一監管,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集中統一全覆蓋。這是全省深化國企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具有重大意義。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促進企業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進行重組整合,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
“一優化”,即優化國資監管方式方法。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這對提高國資監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積極探索“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主要以產權關系為紐帶,依法通過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落實好出資人職責,依法行使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不干預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把應該由企業管理的事項全部交給企業,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要做到監管但不干預、支持但不包辦,將國有企業真正推向市場。
“兩主體”,即組建國有資本運營主體和國有資本投資主體。其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以產業資本投資為主,著力培育產業競爭力;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主要開展股權運營,改善國有資本的分布結構和質量效益,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對現有省屬監管企業,可以通過加強重組整合,抓好企業存量資產盤活、增量資產集中、同類資產合并,打造一批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和國有資本投資控股集團。對目前尚未納入統一監管范疇的政策性投融資平臺和其他省屬國有企業,待理順管理體制后,再視情況進行重組整合。
“三分類”,即界定國有企業功能定位,按公益類、功能類、競爭類進行分類。其中,省屬企業主要集中在競爭、功能兩類,市州企業主要集中在公益、功能兩類。對公益類企業,主要是重要民生領域企業,保持國有獨資或國有絕對控股,以實現公共政策性目標為主,引入行業監督和社會評價;功能類企業,主要是投資運營平臺和重要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企業,保持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以完成戰略任務或重大專項為主要目標,兼顧經濟效益;競爭類企業,按照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要求進行放開,這類企業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承擔社會責任。在界定功能定位并分類的基礎上,再對國有企業實施分類評價和考核,增強了國資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來自紅網)